和谐的亲子关系胜过好多教育
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源于良好的亲子沟通;而失败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沟通出现了问题。
彻底揭示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秘诀,让您打造最和谐的亲子关系!
父母如何做,才能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如何说,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窝?
在成长中,孩子需要怎样的鼓励和赞美?
当孩子犯错时,怎样的批评才有效并且不伤害孩子?
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够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
无数多的事实证明,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因为,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前提。亲子之间沟通质量高,教育效果就好,沟通质量低,教育效果就差。
该书用“案例”向父母展示“如何建立优质亲子关系”的精髓理念,用“案例”向父母示范“建立优质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全书通过“案例+方法”的形式将“建立优质亲子关系”的精髓理念、核心重点和有效方法,轻松、活泼、通俗、实用地示范在父母面前。
这样跟孩子沟通最有效
——打造最佳亲子关系的72个技巧
序言:亲子沟通——称职父母的第一修炼
第01章 面对孩子,父母要弯下腰来——迅速拉近和孩子关系的技巧
1. 用关爱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2.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3.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4. 对孩子保持温和的态度
5. 营造和谐的亲子沟通氛围
6. 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孩子
7. 保持信任,做孩子的朋友
8. 主动向孩子敞开心扉
9. 百分之百地接受孩子
第02章 听懂孩子心灵密码——倾听孩子心声的技巧
10. 做孩子的听众,父母要耐心十足
11. 放低姿态,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12. 与孩子交流时,父母要多听少说
13. 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14.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
15. 善于听孩子话语的弦外之音
16. 从孩子的体态语言中捕获真实信息
17.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18. 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想法
第03章 父母怎样讲,孩子才会听——和孩子沟通的语言技巧
19. 低声细语地和孩子说话
20. 善于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
21. 别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讲话
22. 不要板着面孔和孩子说话
23. 不要粗暴专制地对孩子说话
24. 针对孩子个性,采取不同说话方式
25. 与孩子谈话的内容要具体
26. 说服孩子不妨用一点暗示
27. 艺术地运用说服教育的手段
28. 幽默一点儿又何妨
29. 父母也要勇于向孩子道歉
第04章 优秀是父母“夸”出来的——赞赏和激励孩子的技巧
30. 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
31. 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32. 及时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33. 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34. 在别人面前赞扬孩子
35. 赞美不要过多过滥
36. 不要随便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37. 勿用物质当作表扬手段
38. 用合适的目标激励孩子
39. 用名人榜样激励孩子
第05章 批评孩子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批评和处罚孩子的技巧
40. 批评孩子应拿捏好“度”
41. 批评孩子,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42. 永远不能用打骂的手段处罚孩子
43. 批评孩子时态度要宽容真诚
44. 要给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机会
45. 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的缺点
46. 不要因失败而批评孩子
47. 批评时不能伤害孩子的人格
48. 面对孩子的错误,建议比批评更有效
49. 不要用过激语言与孩子进行舌战
50. 允许孩子批评指正父母的错误
第06章 不要这样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沟通中应避免的不良技巧
51. 认为树大自然直,让孩子放任自流
52. 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53. 对孩子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
54. 一味指责孩子的不是
55. 对孩子下消极、否定的预言
56. 在孩子耳边不停地重复唠叨
57. 嘲笑孩子,侮辱孩子
58. 对孩子要求过高
59. 对孩子进行羞辱和讽刺
60.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61. 过度干涉孩子的自由
第07章 让孩子善于说出来——提高孩子的沟通素质的技巧
61、过度干涉孩子的自由
62. 让孩子学会识别他人情绪
63. 鼓励孩子交谈时多提问
64.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65.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66. 让孩子学会赞美他人
67. 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68. 让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69. 让孩子获得真诚的同伴
70. 教孩子学会和异性交往
第08章 好关系是解决难题的金钥匙——孩子特殊问题的沟通技巧
71. 孩子厌学怎么办
72. 孩子自私怎么办
73. 孩子依赖怎么办
74. 孩子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75. 孩子顶嘴怎么办
76. 孩子网瘾怎么办
77. 孩子说谎怎么办
78. 孩子任性怎么办
79. 孩子虚荣怎么办
80. 孩子嫉妒怎么办
许多孩子反应自己的父母非常爱自己,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爱却是那么沉重,让他们不堪重负,甚至想要去死以求解脱。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父母都多少有点“关怀强迫症”,他们总是为孩子提供他们并不需要的关怀。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感觉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而父母也是一心砸在孩子身上,身心疲惫。
现在孩子物质生活充裕,但是精神生活却非常贫乏。他们在父母的监督下参加各种兴趣辅导班,他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权利。当他们长大以后回忆自己的童年,值得回忆的东西实在太少了。除了应付功课就是无穷无尽的课外练习题、强化题,还有父母为他们报的各种兴趣班。孩子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需要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素质教育需要孩子的全面发展。
陈奕阳是个十岁的小男孩,他正在上小学四年级。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学习也很努力,因此成绩一直都很不错。可是奕阳却非常不快乐,他也知道父母疼爱自己,但他对父母的态度却非常冷漠。
有一次,奕阳心疼父母上班辛苦,每天工作到很晚,很早又要起床开始忙碌。他便利用自己刷牙洗脸的时间为父母热了牛奶和早点,哪里知道妈妈起床后非但没有夸奖他,反而一脸不高兴地说道,有这个时间做这个,还不如多背几篇英语课文。奕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没有再说话了。回到房间里,他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父母要逼着自己学这个学那个,书上不是说要体贴父母,难道我做错了吗?那天晚上,他失眠了。他实在想不明白,难道人就是为了读书才活着吗?如果是那样,他真的想去死。
奕阳很有绘画的天斌,他曾向妈妈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去学习画画。可是妈妈没等他说完,眼就瞪得老大,喝斥道,学什么画画,考大学要画画吗?成天不务正业!面对父母可笑的行为举止,他真是无奈极了。他真希望自己没有父母,这样就可以有自主的权利和自己的空间。
物质上贫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不自由。每个父母都知道,人活着肯定不是为了功课。可是有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像奕阳的妈妈一样冷漠地拒绝孩子的一番孝心呢。父母可曾尊重过自己孩子的真实意愿,可曾为孩子留下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呢?
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首先一定要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理解孩子,只有理解孩子才能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对孩子的未来真正负起责任来。尊重是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地,是给孩子自主、平等的权利。
专家给父母的建议
建议一: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
孩子是一个独立、平等的生命个体,不是父母手下的一粒棋子,可以被随意摆布。即使是父母,也无权剥夺孩子个人的空间,也没有权利不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和平等。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获得别人尊重的权利,父母也必须尊重他们。
马艳艳是个五年级的小女孩,今年刚十一岁。她的父母很疼爱她,也很尊重她,因此,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跟父母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艳艳喜欢写日记,她把一些自己不想告诉别人的事情都写在日记本里,偷偷地藏在抽屉里。有一次,妈妈无意之间发现了这个日记本。她特意买了一把锁送给女儿,并嘱咐她好好保管自己的日记本。艳艳感动地抱着妈妈,一个劲地说谢谢。
孩子长大了,有一些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秘密,父母不应该想方设法地去打探,这不仅是对孩子权利的侵犯,更是一种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行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权利,替孩子保管秘密,不要事事打听,更不要暴力干涉孩子的个人空间。
建议二:给孩子自由的时间
父母总想了解孩子的一切,管理着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全部的生活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可是孩子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时间,这样他们才能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和享受自由的时间。
当孩子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影响正常的休息时间时,父母就不应该时刻看着和管束着孩子了,任由他们是玩游戏也好,找同龄小伙伴玩也好,放开你的手,让孩子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父母们也退到自己房间里忙自己的事情吧。
建议三: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懂得如何与人合作。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自由自在地玩乐和成长。
郭小琼是个六年级的女孩子,今年十二岁了。她是个很活泼的孩子,很善于与人交际,学习成绩也非常好。
妈妈经常鼓励小琼去参加集体活动,在班级多发言,多与同学、老师交流。在那些集体活动中,她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成长中的烦恼,和同学们一起玩乐。她感觉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体会到了自由带给人的愉悦。因此,她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和父母的关系也非常好。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走出无趣的课堂知识与题海战术,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们交流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增加交际面,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孩子能学会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知识,在未来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建议四: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可能成为科学家,有的喜欢艺术,热爱画画,可能成为画家。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李云乐是个高中二年级的小男孩。他今年刚十八岁,可是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了。他说自己能顺利在画画上取得成就,主要功劳都是父母的。他很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尊重,没有他们的尊重和支持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云乐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却并不干涉孩子的发展。云乐有绘画的爱好,他们就鼓励他学习画画,为他报了许多绘画班,还经常带孩子去向画家请教等。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去学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孩子爱好画画,父母不应该指责他们不务正业,也许一个未来的画家就被父母这样指责掉了。父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尊重可能使孩子能从事让自己快乐一生的工作,这难道不是给孩子人生最好的礼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