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果有人说你不懂人情世故,那么只能说明你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人。因为一个人要想游刃有余地在社会上行走,必须要懂点人情世故。
第一章:为人处事要懂一点社会经验
步入社会之后,有一些经验你必须要知道一点。这些经验是立足社会的基础,你在学校里学不到,这是一代又一代前人在社会上经历了一些世事沉浮之后,才总结出来的教训与经验。
理性对待社会上的势利眼现象
春风得意的当口,是最应该小心的时候
懂点人情世故,不要沦为“人走茶凉”式的人
危急时刻要靠自己,谨防小人落井下石
像狡兔一样多给自己挖几个“洞”
嘲笑落魄者是人性弱点,你不必太在意
不招人妒是庸才,招人嫉妒是蠢才
笼络人心的一剂猛药——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流言如刀,粘上你会刀刀见血
第二章: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朋友是永远的财富
交朋友是一门学问,因为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与朋友相处,你必须要懂点人情世故。朋友之间的人情要有来有往,礼尚往来才是恒久之道。人情世故都是围绕利益转的,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一切一样,再好的朋友也存在利益关系,所以,你要处理好与朋友之间的利益互酬关系,比如:金钱是最敏感的问题,它的腐蚀性往往会破坏友情的纯度,所以,不要因为金钱而伤害朋友!
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得放下你的优越感
君子之交谈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风光时的朋友是石头,患难中的朋友是钻石
朋友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朋友就有怎样的人生
金钱是个敏感问题,你一定要处理好
朋友给你人情,你一定要记得还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废物绝不会有朋友
一半人情不如不做,人情做足才有意义
交情并不那么坚强,长期不来往也会变淡
第三章:做人要懂点中庸,处世要懂点方圆
人情世故对人的要求是严苛的,所以我们在做人处世时候,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既不要变成圆滑势利之徒,因为只知道圆不懂方的人生没有一点快乐而言;又不要变成不知变通的木头人,因为太过方正,未免棱角鲜明,势必对他人造成威胁或者伤害,太方的人也最容易得罪人。做人要懂点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处世要懂点方圆之术,内方外圆,不偏不颇,方圆兼备才最好!
方世是阳春白雪,圆世是白面馍馍
过度地忍让会增强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谢罪学——该说软话时就得说软话
说话算话的人在社会上永远有饭吃
为人处世要懂点中庸之道
只方不圆,别人会把你当成碍手碍脚的木头
用你的标准来衡量别人是最大的自私
兔子急了会咬人,不要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人的自尊心比钻石还金贵
第四章:上得了台面进得了场面,在应酬中学会应酬
应酬是社会生活的一大主题。任何社会人都免不了参加应酬,所以,懂点应酬之道,是你立足社会的基本功。上得了台面,进得了场面,这不仅是对人情世故的谙熟,更是生存能力和社会阅历的一种体现。在应酬场合,如何与人寒暄,如何与人攀谈,如何在饭局中联络感情,都需要你多加留心。
学会应酬是走向社会的基本功
平时多烧香,不用临时抱佛脚
应酬场所,你要学会说场面上的话
恰当的话题是打开交际的金钥匙
应酬时要懂得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名不正言不顺,请客吃饭要有个好由头
亲疏一带上功利色彩,肯定会出现悲剧
陪领导应酬时,要听懂领导的言外之意
适当的寒暄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第五章:因为人情世故的存在,说话才变成一门技术活
说话是一门技术活,它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智商水平。为什么说话要讲究技术和策略呢?就是因为人情世故的存在。首先,你要知道,话不可以张口就说,乱说话最容易得罪人。说话要过过脑子,考虑周全以后再说,尤其是涉及重大问题和利害关系的话,更要三思而后说。
谨防祸从口出,话要三思而后说
懂得兜圈子才会少碰钉子
话说得太死,会给人留下秋后算账的把柄
关系前途命运的话,不要轻易对别人说
套近乎——如何与不熟悉的人拉近关系
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才是真诚的成熟
别活在绝对的真实中,生活离不开善意的谎言
学会自圆其说——掌握一些应变的说话术
话里有话——听懂对方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
背后的赞美比当面的恭维更动听
第六章:求人办事,你不能不懂人情世故
求人办事就是人情世故的运用过程。无利不起早,任何人都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帮助你,所以,你先要满足对方的一些需求,之后你再求人就相当容易了,比如,在语言上满足对方的优越感,在礼节上满足对方的尊贵感,在利益上满足对方的平衡感,这些事都是运用人情办事制胜的关键所在。要想钓到鱼,首先你要明白鱼儿心里在想什么,求人办事更是如此。
选择合适的礼物,在适合的场合送给合适的人
放下面子,采用软磨硬泡求人术
求人办事时候要懂一点人心操控术
说服力是求人办事的基本功
糖衣炮弹——先给对方一个甜头再提要求
要想钓到鱼,先要明白鱼儿心里想什么
不管事情能不能办成,你都要说声谢谢
摸清对方的脾气,反其道而求之
人是最经不住恭维的动物
第七章:有时候,你的命运掌握在领导手里
身在职场,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你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领导手里,说的现实一点,领导的一句话足可以决定你是升还是降。不管是企业单位,还是在事业单位,你必须学会和领导说话,必须学会和领导相处,必须学会见机行事!
领导一时的喜怒哀乐也能影响你的前途
有时,升职只是领导的一句话而已
让领导当主角,自己心甘情愿地当配角
领导的某些话只是说说而已,你不要当真
学会和领导说话,学会和领导相处
职场露脸术——像孔雀一样展示你最好的一面
看到甜点不要忙着吃,先要看清你脚下的路
人不挨骂难成器,在单位你要受得了委屈
千百年来秘而不宣的职场潜规则
第八章:顺应人情世故,做人要低调一点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话糙理不糙,猪肥了,其结局必定是挨上一刀,人出名了必遭人侧目。在社会上,为什么那些看上去很平庸的人地位最稳当呢?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尾巴翘得越高的人,离危险也就越近;目空一切、高高在上的人,迟早会有摔下来的那一天;不懂得隐藏,拿秘密到处去晒的人,肯定是得了社会幼稚病。
你可以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对方知道
为何那些看上去傻乎乎的人平安无事
饶舌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高高在上的人总会有摔下来的那一天
快乐可以晒,但你的秘密不能拿出来晒
猪壮了必遭屠戮,人出名了必遭侧目
尾巴翘得越高,你离危险也就越近
别做玻璃人,要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
深藏你的拿手绝技,你才可以永为人师
第九章:别再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了
社会阅历丰富的人往往最懂得保护自己,复杂的利害冲突和人际关系不允许有幼稚病的存在。懂得保护自己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掏心窝子一定要在安全的圈子之内,如果逢人就掏心窝子,就是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有一点防人之心是非常必要的,远离是非之人,远离是非之地,时刻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就可以永远不上当受骗!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逢人就掏心窝子是一种幼稚病
自己的隐私不随便说,别人的隐私不随便听
永远不上当的秘诀——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耳朵根子硬一点,甜言蜜语是有毒的
不要让人一眼看穿你,更不要让人牵着鼻子走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正人君子要做,势利小人要防
交浅言深是不成熟的典型表现形式
第十章:看透人心才能掌握社交主动权
生活就像是一场大博弈,你我都是大博弈中的一个棋子,要想取得博弈中的主动权,你必须比别人掌握更多的信息。虽然生活不是战争,但是也要讲究一点兵法。知己也要知人,而外在的言行总有一些假象,要真正的了解别人就要洞察他的内心世界。
训练你眼光穿透力——从外到内看清他人
举手投足之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看穿小人那套明里暗里的小伎俩
读懂社交场中客套话背后的含义
有人对你笑了,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在握手的那瞬间开始解读对方心理
听懂他人话里话外的真实意图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是人心的试金石
第十一章:吃独食的人迟早会被饿死
人情世故的最大一条原则就是永远不要吃独食。吃独食的人迟早会被饿死。所以,你有了荣耀要懂得分享,有了功劳不能独吞,在利益面前,你要大气一点,分给别人一些,才会赢得人心。做人不要太“独”,挡人财路的人绝没有好下场!给别人留一碗饭吃,才会促成合作的形成,你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不吃独食——有荣耀不独享,有功劳不独吞
遵守“投之以挑,报之以李”的交际原则
让别人占点小便宜,你将收获人心
给别人一碗饭吃,你才有饭吃
小气老板为何做不大,大气老板为何做得久
有钱大家一起赚,合作双赢是长久之道
与人合作是一门精深的人际关系学
做人不要太“独”,要给别人留一条财路
做人的底线——不要为了利益去攻击别人
第十二章:人缘喂养术——乐于付出的人受人欢迎
好人缘是怎么来的?是喂养出来的!靠什么喂养呢?就是靠你的付出,靠你的热心。吃亏是福,适当让别人占你点小便宜,最后你会得到更多;别人落难时,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你得到的将是成倍的报答,你要记住帮助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帮助别人。人缘喂养,有喂才能养,喂得及时,才能养得长久,因为任何人际交往都有需求和想法在里面。
人际互酬——给别人想要的,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好人缘是用人情“喂养”出来的
一个温暖人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帮助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帮助别人
付出的越慷慨,得到的越丰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白吃的亏
冷门喂养术——冷庙烧香胜于圣庙拜佛
把别人的利益放在明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暗处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更具杀伤力
第十三章:礼数就是人情世故——接人待物要懂点礼仪
礼仪问题不是小问题,一个不懂礼仪的人,他的整体修养也好不到哪里去,礼仪虽然是一门表面功夫,看上去有点像花拳绣腿,但是,有时候,它比智慧和学识更重要。礼数礼仪就是人情世故,做好这门“形象工程”,你将会受益无穷!
不讲礼貌,你的修养指数等于零
礼仪比智慧和学识更重要
如何给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接打电话应该注意的礼仪和细节
你必须要知道的个人情世故
致谢术——宁可多谢一次,也绝不漏谢一回
名片就像女人包里化妆品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懂得包装自己——着装得体,形象加分
“小官”敬“大官”要一干到底——敬酒的学问
第十四章:读懂潜规则,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人情世故更多的时候体现在潜规则上。到底什么是潜规则呢?潜规则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规矩。它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起实际作用的、人人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你在读懂潜规则之后才算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凡是有“圈子”的地方就有潜规则
没有人教你的经验——不成文却很神的职场潜规则
为什么你帮了别人却费力不讨好
什么时候也不要伤别人的面子
看透了别人的秘密,绝不是什么好事
贪小便宜的人必吃大亏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捧杀——先把你捧上天,再把你狠狠地摔下来
第二章: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朋友是永远的财富
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大家是朋友,不用讲虚伪的客套。事实上并不这样,如果你对你的朋友说:“你今天在舞会上表现得比我好多了。”你的朋友一定非常高兴。如果你说:“你今天在舞会上的表现很不错,但是比我还差点哦。”虽然朋友嘴上什么也没说,但并不代表他心里没有想法,对你的不满多少是会有的,一两次或许没有什么,但是长此以往,不满就会越积越多。
与别人交往时,要记住一条规律——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人,他们虽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刚说几句就令人感到狂妄自傲目中无人,所以别人很难与他苟同。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高人一头,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以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其实结果只会在朋友中失掉威信。
李娜是某企业人事局的顾问,让她自豪的是在企业里她差不多是人缘最好的人,但是过去的情形并不是这样。在她初到人事局的头几个月,李娜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每天她都使劲吹嘘她在工作介绍方面的成绩,以及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李娜发现,在她和同事不停地说她的这些引以为豪的事情时,同事不但不分享她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
李娜渴望同事们能够喜欢她,能够和她成为朋友,但是却找不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李娜的丈夫对她说:“你想让别人听你说,那么你何不先去听听他们想说什么呢?这样他们也许会慢慢接纳你。”
李娜听了丈夫的忠告,从此与同事闲聊的时候,开始少谈自己,而是花很多时间去认真倾听同事们说话。她发现原来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他们在诉说自己的成就时,比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要兴奋得多。慢慢的,大家有了什么话都喜欢告诉李娜,后来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成了她的朋友。
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当你让别人表现得比你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是当你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你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有人对他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同时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应运而生。
因此,你对于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你要谦虚,要让别人表现得比自己优越,这样的话,你就会永远拥有这个朋友。
记住,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需求,都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关心自己,那么放下你的优越感,谦虚地对待周围的朋友,鼓励别人畅谈他的成就,不要喋喋不休地自吹自擂。这样在别人得到优越感的同时,你也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有人说,见面称兄道弟,吃喝不分彼此,就算得上真正的朋友了;也有人说,一时一刻也分不开,亲密得像一个人似的,就算得上真正的朋友了。其实,这些都算不上是好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会给对方留一些个人的空间,让他可以从容面对友情之外的事务,表面上看,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但正是这距离才使得友情更加牢固。
这似乎是一个谬论——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好,不都说是亲密无间吗?有了距离,怎么还能说是亲密无间呢?
我们所说的这个“间”指的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并不是心灵上的裂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好恶,朋友之间只可能在某些方面相近,绝对不可能相同,这就导致了朋友之间肯定要存在着思想和行动上的差距,你不可能完全用你自己的标准去约束你的朋友。所以,你就要给你的朋友留下一定的空间,和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
据《世说新语》记载,山涛和嵇康、阮籍三人只见了一面,彼此就意气相投成了好友,后来他们被世人列入了竹林七贤之中,山涛要升迁时,推荐好友嵇康来洛阳接任吏部尚书一职,嵇康不但不领情,还为此写了一篇绝交书,批评山涛枉为朋友,竟不能明识自己的志愿,列举种种不出仕的理由,并称自己“志气所托,不可夺也”,最后宣称与山涛“以为别”——断交了!
这篇书信一流传开,嵇康的名声更加响亮了,山涛却名声扫地。然而,山涛却不恼不怒,两个人虽然不再见面,但依然互相关注着对方的境遇。
后来,嵇康因为触怒了权贵,被下狱处死,临死前,嵇康对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还是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山涛,可见二人的友情是何等的深厚。嵇康被杀后,山涛对他十岁的儿子嵇绍照顾有加,在嵇绍成年后,山涛举荐他担任了秘书丞,“鹤立鸡群”的嵇绍就这样出仕了。后来,嵇绍也成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忠臣义士。
由此可见,朋友之间,相聚是必要的,分开也是必要的。一个人对朋友过分关注,很容易让对方感到疲惫,不错,你对他很客气,每次见面都鞠躬问好,你对他很崇拜,每次见面总要讨教问题,你对他很想念,一分钟也不想离开他,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到位了,可是,你想过没有——他给你回礼回得腰酸背痛,回答问题说得口干舌燥,为了应付你连自己想干的事情都干不了,面对客气而“执著”的你,他逃不了,甩不掉,心里会有多么的无奈?
有这样一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心是近的,友情就不会疏远。距离并不能阻隔友情,反而会使友情变得更值得期待,更值得回味。
朋友之间的距离是如此的重要,但这个距离究竟多远才合适呢?有个比喻就非常形象:两个朋友就像两只共同飞翔的小鸟儿一样,彼此间的距离就是两双翅膀能够飞到的距离,就是两双眼睛能够互相望到的距离。距离合适,它们彼此都能飞得很高,很快乐;距离太近了,它们的翅膀会碰撞在一起,彼此都很受伤,也飞不起来;距离太远了,他们又会迷失对方,相互之间变得生疏起来。
庄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说君子间的交往虽然平淡,却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如亲人般伸手援助,而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甘甜,但会在你需要帮助时,与你绝交。我们要做能够帮助朋友的君子,要结交能够帮助自己的朋友,就一定要把握好朋友之间距离的这个度。
朋友之间的距离是可以为朋友提供真诚帮助的距离。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离不开友情,离不开互助。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每当这时,他们最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伸手帮自己一把。朋友之间的距离,就在于你能在他成功的时候送上灿烂的微笑,在他失败的时候给他一缕温暖的春风。这比你在他得意的时候送他名烟名酒名表要贵重得多,也有用的多。
朋友之间的距离,是不会在无意间伤害到朋友的距离。
有些朋友距离太近,往往会在无意间造成对对方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并不容易被自己所察觉。你伤害了对方,却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样会让对方更加伤心,认为自己交了一个无情无义的朋友。
小雪大学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做实习编辑,琳琳来自另一所大学,和小雪一样,相同的境遇使她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一段时间,小雪发现琳琳看自己的眼神老是怪怪的,对自己也不大热情了。
小雪奇怪了,自己并没有得罪琳琳啊。后来,小雪离开了那家报社,到另外一家传媒公司上班。出乎她意料的是,琳琳第一个打电话给她,表示祝贺。
小雪有些疑惑地问琳琳,为什么会冷淡自己。琳琳的话让她大吃一惊,原来小雪曾经编辑过一份评论中国大学排名的稿子,里面有些话语贬低了琳琳毕业的学校,当时正是确定谁能留在报社的关键时刻,琳琳怀疑小雪在故意使阴招,通过评论大学排名来影射自己不如小雪,所以才会对小雪不理不睬,但小雪后来的离开证明了自己的无辜。琳琳心里有愧,所以才打电话向小雪致歉。小雪听了,愣住了,她几乎记不起来,什么时候编过这样的一个稿子……
朋友之间的距离,是有些话可以听得见有些话却听不见的距离。有的人认为朋友之间是无话不说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朋友之间,有些话是根本不可以说的,有些话是不可以直接说的,朋友之间一旦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距离“无话可说”也就不远了。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对于友谊来说,距离产生的,是信任、是理解和包容,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为了让我们的友情经久不衰,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