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相识相知阶段
1.女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内涵
一个女人要想赢得好男人的赏识,就必须有内涵,人长得漂亮只能在开始的时候吸引到男人,但是能否得到男人的心要靠内涵,而要留住男人的心则要靠智慧。女人最怕的就是让人一眼看透,接触不了几天就索然无味了。因为没有深度,没有内涵,只有一个空壳,很难由内而外地散发出迷人的气质。虽然人心眼很好,心地非常善良,但是却难以持久。
女人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能想当然。要懂得“多听少说”,“适当装傻”比“显摆才华”更聪明。学会做一个好听众,遇到人多的场合,尽量不要抢风头,适当低调一点,文静一点,可以陈述一件事,但是尽量不要发表结论性的评论,尤其是有很多男性在场的时候,要学会倾听,最好给男性朋友表现的机会,让男人们觉得你是一个好听众,即使你自己真的知道答案,想得很明白,也没有必要去纠正别人的说法,那样会给人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会让男人望而却步。
当别人发表高谈阔论的时候,如果你早就知道答案,或者明白道理,也要表现出来很认真听的样子,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具体说来,可以在别人发言之后,不妨谦虚地回应:恩!是这样啊?不要表现出什么都知道的样子,甚至不耐烦地说:我知道,我知道!这样的女孩不管多么漂亮都会让男人反感,害怕,因为难以驾驭。
另外,作为一个女孩,必须谦虚好学,因为读书也好,看电视也好,与人面对面沟通也好,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些学习不一定是为了工作,也不一定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长知识,长见识,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内涵,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还可以让自己说话更有分寸,更有条理,显得更有修养。所以不管是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科学、自然、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东西,都要有一些常识,有一个最起码的了解,这样在与别人交流与沟通的时候,就能说上话,各种成语,典故就可以信手拈来。
如果你是“百灵鸟型”的女孩(早起早睡),早上起来学习最好,因为精神状态最好,环境非常安静,可以学的进去。如果你是“夜猫子型”的女孩(晚睡晚起),不妨把学习的时间放在晚上,即吃完晚饭休息一段时间之后,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只要你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不会觉得累,因为这样做已经成为生命中很自然的一件事,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
出差路上可以带着一本书,一本杂志,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旅途的时间,既丰富了旅途生活,也给自己充电,遇到书上或者杂志上感兴趣的话题就重点阅读,看到有共鸣的内容就要划出来,做上记号,回来后尽快整理出来,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每个人身边都应当带着一个小本本,因为生活中,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事物,会激发很多联想,甚至会冒出很多火花,这些好的想法往往一闪而过,如果不马上记录下来,也许一生都不会再想起来。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晚上睡觉醒来,有一个好的想法,可是因为当时没有及时写下来,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再也想不起来了,以后也回忆不起来了。
另外,不管在哪里,只要看到杂志,报纸,或者书上有精彩的内容(有共鸣,发人深思或者深有同感等)就剪下来,带回来,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很省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做报摘,做书摘。这些知识在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学习既不会觉得累,也不需要专门拿出大块的时间,而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看书学习千万不能像读小说那样,从头看到尾,看完了就过去了,甚至全忘了,那是娱乐,不是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为了搞明白某些道理,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最好是带着问题去学,或者去寻找某一个具体的答案,这样才有针对性,才会有成就感,才会事半功倍。要想看书有效果,就要养成思考,反思,总结,归纳的习惯,看书不仅要看,还要在书上画画写写,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可以质疑作者的观点,可以反思自己的观点,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总之读书一定要读活书,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当然,如果你愿意,可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看了某一本好书,就写一份读书心得,把自己看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统统都写下来,这样就把书真正读懂了,读透了,读薄了,看书的目的才能达到。
最后,一个聪明的女人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见多才能识广”,别成为井底之蛙!要经常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交流,多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要整天“宅在家里”,离社会越来越远,人类毕竟是一个群居的动物,需要与人相处,需要了解社会,唯有经常走出去与人交往,才能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一些谈资,提高鉴赏水平。
2.人不自信谁信你?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喜欢你,尊重你,就一定要有自信,要赏识自己,喜欢自己,每天照镜子的时候,都要暗示自己:你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从来都没有教会大家欣赏自己,家长和老师总是盯着每个人的缺点,于是大家把关注点不自觉地放在自己的缺点上,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有些家长则喜欢拿班里的第一名,全校的第一名与自己的孩子去比较,于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久而久之就没有了自信,只要有一个人排在自己的前面,自己就感到是失败者,这种教育方法和理念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年轻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谁敢相信你?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所谓自信就是对自己的前途,对自己做事的能力充满信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正面思维,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能做到,即使现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不会悲观失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会倒下,不管需要忍耐多少年寂寞,都坚信自己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目标,会出人头地。
不过自信绝对不是骄傲,更不是自大,自信的外在表现是谦卑,唯有懂得谦卑的人才是有自信的人。自信的人喜欢学习,因为她要不断地丰富自己;自信的人最进取,因为她要超越自己;自信的人最随和,因为她会尊重别人,顾及别人的感受;自信的人最美丽,因为她会欣赏自己;自信的人最踏实,因为她知道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不会浮躁。
很多人在没有过人的本领之前,往往会自卑,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刚刚走向社会的学生,一定要尽早掌握一门本领,能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本领,所以刚参加工作时,不要根据工资高低来决定去哪里工作,而是以哪里能学到本领作为决策的依据,只可惜大多数年轻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一家企业给出每月2000元的薪水,但是承诺给予很好的培训,给你锻炼的机会,另外一家企业给出每月3000元的薪水,却没有任何培训和锻炼的机会,就是最大限度地让你干活,面对这样两个选择,你会如何判断与决策?聪明的80后应当选择前者,即能够学到东西的企业,因为初入职场,学到赚钱的本领比赚钱本身更重要。
有些人有了点本领之后就自大,觉得自己了不起,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看破了,有些人则信心过满,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世界上比自己明白的人又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到处都是,自己没有骄傲自大的资本,自信的人能够始终让自己处于这两者的中间,既不自卑,也不自大。
不知道你是否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自负的背后往往是自卑,凡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很自负的那种人,谁也看不起的那种人,其内心深处往往都是自卑的,之所以表现出来自负仅仅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