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学生说:“这是我们最喜欢上的9堂课!”
台湾读者说;“不必挤进哈佛MBA,读这本书就够了!”
与吉姆•柯林斯、葛拉威尔、史蒂芬•柯维一样启发人心的商业洞见,为在事业、职业、商业上打拼的你指点迷津!
本书对事业发展、职业规划和商业拼搏,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精辟的论述,其中的精华是从若干方面阐述了成功人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目标、行动、热忱、信心等诸多方面。
本书对商场竞争提出了若干意见和精辟的论述,其中的精华在于从若干个方面阐述了行走商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包括目标、行动、热诚、信心等诸多方面。
本书给了没有直接在哈佛校园内接受教育的读者一次上哈佛的机会,为自己在以后的事业、职业和商业拼搏中指点迷津。
第1课 只做对实现目标有益的事
致力去追求那些想要的 / 002
能够努力实现的才是目标 / 005
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 / 008
重点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去哪里 / 011
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你还想得到什么 / 014
智者除了有所为,还要有所不为 / 017
只为自己想要的忙碌 / 020
目标远大才能激发人的力量 / 023
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会有机会 / 026
第2课 用正确的态度走上正确的路
先学会正确地评判自己 / 030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 033
三思而行才会少做错事 / 036
承认错误等于为自己增添新的优点 / 039
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和能力 / 042
反思是前进的最佳伴侣 / 045
没有问题时往往存在更大的问题 / 048
第3课 用坚定的行动取代激动的语言
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他为何领先 / 052
做个果断坚决的职场人 / 055
善良是一种职场必备的素质 / 058
相信你行就一定行,不行也行 / 061
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向目标迈进 / 064
不断发掘细节,做到能人所不能 / 067
每一次都尽力超越上次的表现 / 070
努力工作比不上用心工作 / 073
别人的错误不是你犯错的借口 / 076
第4课 如何在批评声中成长得更快
一事无成的无名小卒才能免于批评 / 080
要会分清楚善意与恶意的批评 / 083
对你不了解的人不要批评要学习 / 086
有益的批评是完善自我的条件 / 089
对别人挑剔、批评是愚蠢的行为 / 092
不能忍受批评就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 094
何不少用食指,多用拇指 / 097
用食指之前要学会先用拇指 / 100
赞美完全可以取代批评 / 102
第5课 如何化解生活和工作的难题
热诚是恐惧和忧虑的杀手 / 106
热诚的态度需要激发 / 109
热诚使想象的轮子转动 / 112
热诚为精神提供动力 / 115
热诚使平凡话题变得生动 / 118
为别人服务越多的人越富有 / 121
第6课 如何从失败中获取经验
消除失败的首要原因——随波逐流 / 126
找出顺境中所没有的机会——逆境 / 129
远离失败的不二法门——战胜挫折 / 132
反败为胜的重要关键——再试一次 / 135
如何无悔地面对失败——尽力而为 / 137
如何让优点全面扩散——正视缺点 / 139
消除失败的不良种子——自大自满 / 141
成功的重要机遇和积累——失败 / 144
将失败转变成正资产——了解失败 / 147
第7课 如何能够变“不可能”为“可能”
信心这一种产品——愈用愈多 / 152
成功的首要因素——充满信心 / 155
奇迹的创造天使——相信自己 / 158
远离不幸的纠缠——充满希望 / 162
信心需要立足点——知识经验 / 165
所有成就的起点——明确目标 / 168
激发无穷的潜能——催化信心 / 171
发挥潜能获成功——采取行动 / 174
第8课 MBA毕业只是学习的开始
工作中学到的会比MBA来的多 / 178
倾听是有效的快速学习法 / 181
投资未来才是忠于现实 / 184
知识不一定要多,但要实用 / 187
用批判的眼光发现他的优点 / 190
善加运用知识才能产生力量 / 193
只要工作做得好,薪资肯定不烦恼 / 196
上司是自己最直接的老师 / 199
自工作中学越多赚越多 / 202
知识必须借由行动才能产生利益 / 205
第9课 成为职场中最受景仰的人
彼此信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 210
人际关系良好就永远不愁没朋友 / 213
如何维系人际和谐 / 216
用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持久的成功 / 219
充当和事佬,勿做墙头草 / 222
远离纷争是职场必修的一课 / 225
人际摩擦将损耗心灵 / 227
不要因为别人的说法不同而起争执 / 229
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人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条单行线上徘徊、迷茫、迂回的时间越长,生命消耗得就越快,为自己最想要的奋斗时间越短、精力就越少,因此人之初就要明确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连自己一生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还奢望能够得到什么呢?
所以,从现在开始,驾驶人生的航船,按照罗盘的指示,向着目的地进发吧。记住,只为自己想要的目标开足马力,不要为了航路上的小鱼、小虾而耽误自己的航程,因为精力有限,所以只做对实现目标有益的。
只做对实现目标有益的事
第1课
致力去追求那些想要的
小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繁育成片的绿洲,树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小鸡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可以果腹的谷糠,小鸭知道自己想要的是能够畅游的池塘,雄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任由翱翔的苍穹……它们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致力追求,也因此成就了不同的物种和生灵,那么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人也同样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致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成就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就像穿越一片玉米地。秋高气爽的田野间,硕果累累的玉米地铺展在每个人的面前。当然这只是表象,这里面暗藏了无数的陷阱和机关。
人生就是要成功穿越这片玉米地。这是有很多选手共同进行的一场有趣竞赛:看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谁手中的玉米又最多。也就是说,既要穿越玉米地,又要比别人更快,手里的玉米又要最多,而且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概括而言就是:速度、效益和安全。每个人都可以进行一万种以上的选择,再高明的数学大师都无法计算出这三者之间的最佳比例——或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最佳的方式,又因为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就是人生抉择的过程,无数次的选择产生了无数种结果。而人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或者说为什么要参与这样一个游戏?
对于你来说,当你面临人生的又一次角逐时,在你面对事业上的又一次选择时,可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可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到底重不重要?有多重要?
那么,来看看哈佛骄子们的人生轨迹是如何印证这个问题的吧。
一天,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里,一群出类拔萃的毕业生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即将踏上社会,开始“穿越自己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毫无目标的人占总数的27%;
有目标但很模糊的人占总数的60%;
虽有清晰的目标但目标比较短期的人占总数的10%;
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仅占总数的3%。
25年后,他们已然各自穿越了“自己的玉米地”。此时的哈佛大学对25年前的“出类拔萃”“天之骄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在25年间,始终朝着自己最初的目标孜孜不倦、努力前进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已成为社会上各行业的成功人士,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已然成为业界的精英和领袖,这样的毕业生占总数的3%;
在25年间,有些人不断地实现自己原来设定的短期目标,逐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他们大多属于中产阶级,这样的毕业生占总数的10%;
在25年间,平静稳定地生活与工作,没有特别的成绩和成就,位居社会中下层的毕业生占总数的60%;
在25年间,生活没有目标,人生不尽如人意,只会一味地抱怨社会、
指责他人的毕业生占总数的27%。
其实,这些人的差距早在25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很简单呀,就是在穿越玉米地之前,其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何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一头雾水。
因此,一定要明确或者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蓝天还是绿地?是安逸还是冒险?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只有这样才能够致力去追求那些想要的,使想的东西变为多年以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