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看两个小故事:
一次,前民主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轻抚士兵肩头,说: “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了,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另一则故事讲的是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身为“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宴会快要结束时,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盘,印度客人们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以为是喝的水呢,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目瞪口呆。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众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本来要造成的难堪与尴尬顷刻释放,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如果你是乌戴特将军或者是温莎公爵,面对别人的无知和不小心,你会怎么做呢?是批评他们的愚笨,嘲笑他们的无知,还是像乌戴特将军和温莎公爵一样,善待别人呢?我想大多数人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宽容也是一种爱。
著名诗人杨格博士非常受人尊敬,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更因为他有着虚怀若谷的胸怀。
有一天,他和几位贵妇人乘坐游艇,在泰晤士河上泛舟。他吹着长笛,尽量逗那些贵妇人高兴。这时,游艇后不太远的地方,有一只被军官们占用的游船。杨格博士看到那只游船靠近之后就不再吹笛子了。于是,游船中的军官就粗暴地问他为什么停下来不吹了。
“我把长笛放进口袋里,正如我把它从口袋里拿出来,同样的理由——都是为了使自己高兴。”杨格博士回答说。
那位军官怒气冲冲地威胁说,要是他不立刻把他的长笛再掏出来吹,那就不客气了,要把他扔进河里。杨格博士怕吓着那些贵妇人,只好忍下一口气接着吹起来。只要对方的船还在河上,他就一个劲直吹。
傍晚时分了,他看到那个曾经对他粗暴无礼的军官正独自一个人在伦敦附近一个偏僻的地方走着,便朝那个军官走去,冷冰冰地说:
“今天,我是为了避免我的同伴和你的同伴烦恼,才服从了你那傲慢的命令。现在为了使你相信我与你有一样的勇气,明天一早,就在此地,希望你能来,我们就干一场吧,但是不要有别人在场。决斗只在我们之间进行。”
博士还进一步决定,他们之间的分歧,只能靠手中的剑来解决。那个军官完全同意了这些条件。
第二天早晨,这两个决斗者在约好的时间里,在指定的地方碰面了。军官正准备走向准备决斗的位置。就在那个时候,诗人举枪瞄准了他。
“干什么!”军官说,“你想暗杀我吗?”
“当然不是。”杨格博士答道, “不过,你必须得为我跳一支舞,否则,你将成为一个死人。”
接着,在一场小小的争执中,诗人似乎是如此暴怒,如此坚决,军官只好屈服了。
当他跳完舞的时候,杨格博士说;
“昨天,你违反我的意愿,逼着我吹长笛。今天,我违反你的意愿,强迫你跳舞。现在,我们两个人的事情都以游乐的方式了结了。”
军官愣在了原地。短暂的静默后,军官跑过去抱起了诗人,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他们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庄子·庚桑楚》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意思是说;心胸狭窄不能容纳别人的人,没有人肯亲近他,其结果是尽弃于人。法国作家雨果也说过,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在上位的人不能容忍,动辄发怒,就会遗过于下面的人:如果在下位的人,不顾礼义,却逞强发怒一定会冒犯上位的人;只要有一方不知制怒,而轻易发作的话,后果都是贻害更多的人。这就需要“容过”。
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南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精神病,常乱讲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丞相张蕴古去察访此事。张蕴古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当抓起来。治书权万纪上书弹劾张蕴古,因为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他,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下令把张蕴古杀了。后来此事为魏征处理,皇帝暗地里很后悔。
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不详细核实,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菅人命,唐太宗是过于轻率了。这是不忍怒气的后果,人一发怒,出于一时的激愤,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时已晚。就在同一年里,又有一次,唐太宗又因为瀛州刺史卢祖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你去镇抚。”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病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下令在朝廷上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征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肯州长史姚恺为光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仪,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下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己做事因怒不忍,过于急躁,连杀了两位臣子,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知错能改,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正是出于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工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惟一良方是忍。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利事业发展。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以怒为计,震慑敌人,激怒敌人,以便战胜敌人。
所谓“容过”,就是容许别人犯过失,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要因为某人一有某种过失,便忽视他,或一棍子打死,或从此以某种眼光去看待对方,“一过定终身”。这也是一种“忍”的形式。
孰人无过呢?谁都可能犯过失。这样说,可能大家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容过”讲的则是这样一种“过”,它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或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有关。例如,自己的下属有了过错,自己的合作者有了过错,或者是自己的家人有了什么过错,等等。在这种情形下,能否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种“过”,当然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容过”这种忍就是要压制或克服自己内心对于当事人的歧视,尽管自己心里并不快乐,感到懊丧,但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想一下自己如果在这种场合下会如何做,在做错了某事之后又有何种想法,当然,这里需要“容”,需要“忍”的是对于当事人本人,而对于具体的事情本身则应该讲明白,该批评的必须批评。
由此可见,“容过”这种“忍”的形式主要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宽厚、平和人格。很明显,能够“容过”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认可。
容人之过,不是一味退让,不是无能懦弱,而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的气概。
通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自己的竞争对手看作是死敌,为了成为那个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也许你会不择手段地排挤对手;或是拉帮结派,或在上司面前历数别人的不是,或设下一个又一个巧计使得对方“马失前蹄”,但可悲的是,处心积虑的人有时并没能成为最终的赢家,收获的只是一腔沮丧和悔恨。
李静受聘为某公司行政经理。从她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张丽就对她十分戒备。当时张丽刚任这家外企公司驻京办事处代经理的职位,她敏锐地感到:李静的到任对自己是个威胁。于是便自恃在公司的老资格,经常在老板面前说李静的坏话,有一次竟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因为一点小事对李静大发肝火。
李静尽管心中十分生气,但很有涵养的她并没有与张丽发生正面冲突。半年后,李静正式被公司委派做办事处经理。而张丽一气之下辞了职。
原因大家都可想而知,没有老板会把一个心胸狭隘,与同事矛盾重重的人放到最重要的职位上。张丽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她能采取另一种更积极的方法:比如与李静良好沟通与协调,多多向她学习一些管理之道,注意与其他同事的交往方式,在上司面前谈及同事时,着眼于他们的长处而不是短处,那么,凭着她在公司的资历,老板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她坐稳这个办事处经理的职位呢?许多事实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永远是最愚蠢的做法,往往会招致别人的看低和上司对你的负面评价。
避免与对手发生正面冲突有如下优点:
面对对手咄咄逼人之势仍能保持冷静,会显出你的理智和遇事不乱的大将风度。
冷淡对手的攻击也许会给人造成软弱可欺的印象,但这只是暂时的,在那些能够慧眼识金的上司眼里,对手的尖刻恰恰从侧面反衬出你的大度。
以委婉又不卑不亢的态度方式化解与对手的正面冲突,显示了你有极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面对对手的带挑衅色彩的言行保持冷静,也要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给对手带来了挑起争端的机会,否则事发后你将处于被动地位,小心行事与适度的沉默会为你省去许多麻烦和尴尬。
如何避免跟对手发生冲突呢?关键是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实际上,“成者王侯败者寇”并不适用于竞争激烈的办公室,因为不论胜败如何,大家今后还是要在一起工作。试着让自己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心绪变得平和,使自己能理解别人,这样无论成败你都是英雄。
人事部经理在离职之前,曾向公司推荐赵萌代替自己,但最终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却是海丽。有人为赵萌感到不平,毕竟海丽无论从资历还是从学历或水平上都比不上她。但赵萌笑着说其实海丽有许多优点,活泼好学、聪明伶俐。
海丽深知自己为了得到这个职位使用了不高明的手段,所以心里也觉得愧对赵萌。但大度的赵萌却不去追究这件事,在同海丽的交往中仍保持着友善的态度,令她既意外又感动。
第二年的薪资评比,赵萌得到了最高的加薪幅度,身为人事部经理的海丽在其中当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久赵萌也被委派做了公关部的经理。
切莫做损人不利已的蠢事
竞争之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像运动与物质那样相守共存。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竞争,入学比成绩,然后是中考、高考,工作后的竞争更是全方位的。因此有人说,与其说在社会中生活,不如说在竞争的风浪中搏击。
竞争是辩证的,它在导演一幕幕胜者喜剧的同时,也无情地谱就一曲曲败者的悲歌。它一面激励着人们奋发进取,另一面又给人们施加巨大压力,使人经常处于与对手的挑战之中。构成对手的,幼时是邻里伙伴,接着是同学、同乡,随着事业舞台的加高拓展,对手的队伍也随之扩大。既是对手,就有利害之争。同行有市场之争,同僚有职位之争,同事有分工之争。这些竞争都是人民内部的竞争,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竞争的对手间更有相依的一面。人一旦没了对手,生活与工作将失去激情和动力,社会将失去生机。
对手,是成功者的陪练。竞技场上的对手,能够激活你的最大潜能,创造出最好的成绩。最高的纪录往往就是在与对手较劲时创下的。工作中的对手,能够使你战胜自满和懒惰,不断从“好”迈向“更好”;商场上的对手,能够使你放弃安逸,不断做出更大的,“蛋糕”。而且,对手越强,威胁越大,赢者在闯关夺隘的征战中提高越快。
从某种意义说,各行业的冠军都是被对手们撵到最高处的。对手,是失利者的良师。有竞争,就免不了有输赢。其实,高下无定势,输赢有轮回。最后败在冠军手下的人,最有希望成为下一场赛事的冠军。只因败者有赢者作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日后取胜奠基。更有一些智者,一番相争之后,便能知己知彼,比得赢就比,比不赢就转,你种苹果夺冠,我种地瓜也可领先。对手,是同剧组的搭档。
人生在世能够互成对手,也是一种缘分,仿佛同一个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如此说,结局往往只有赢多赢少之别,并无绝对胜败之分。角色有主有次,登台有先有后,掌声有多有少,但彼此相依,缺了谁戏也演不成。同在一个领导班子中也如此,携手共进,共创佳绩,方可交相辉映。倘若相互拆台,要么被赶出“剧组”,要么大家偃旗息鼓,落个一损俱损。由此不难看出,善待对手于他人有益,对自己有利。因而实力雄厚者渴望竞争,勇于上进者不惧竞争,光明磊落者诚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