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编委会。同类书中从未出现如此阵容。
·“原滋原味”与“精缩”兼顾,既不是介绍性的,也不是摘录式的。
·独特抢眼的封面。
·中国权威的翻译家都在这儿 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都在这儿——一杯咖啡 一部经典。
·本册涵盖该国(区域)的代表性经典作品20部(篇)。
·单个作家入选篇目不超过3部。
·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以诗歌、戏剧为辅。
·选目兼顾“代表性”和“可读性”。综合了学术标准和通俗标准。
·每册字数约20万字(纯字数),平均每部入选作品1万字。
·入选作品的1万字,并非原著的摘录,也不是介绍性的文字,而是“精缩”,亦即:第一,保持原著情节结构的完整性,有头有尾,平均比例精缩;第二,保持原著的行文角度(如叙述角度、人称等),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著风格;第三,无论原著是50万字,还是10万字,还是2万字,精缩后的字数都是1万字左右。
对于作家、作品,有简单介绍。配有作者白描肖像插图。
·每册第一部分,是5000字左右的绪论,对该国(区域)的文学做梳理,以使读者有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把握。文风以学术的准确性为基础,尽量做到轻松愉快、可读性强。
绪论 1
红字 12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集 22
芦笛集 34
汤姆叔叔的小屋 37
瓦尔登湖 48
白鲸 56
小妇人 6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80
汤姆•索亚历险记 92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103
野性的呼唤 11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22
夜色温柔 132
了不起的盖茨比 142
永别了,武器 153
老人与海 165
洛丽塔 178
赫索格 188
麦田里的守望者 199
在路上 210
免费试读
美国文学只有大约200年的历史。
与其他几个文学大国相比,美国文学实在是太年轻了。比如,中国和印度文学都有3000年的历史,英国、法国、德国文学也在1000年以上。然而,就像美国建国不过234年却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一样,年轻的美国文学也在很多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短短两个世纪,一大批对世界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问世,一大批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脱颖而出。仅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例,美国作家有12位获奖,仅次于法国,占该奖设立以来获奖者总数的11%。
异军突起的美国文学,显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多元化,平民化,充满对于生命的热爱,活力四射,富于阳刚之气。毫无疑问,美国文学深深影响了世界文学的格局及发展进程。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一个奇迹。
新大陆与新文学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欧洲人第一次得知美洲大陆的存在,称之为“新大陆”。事实上,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美洲并不是新大陆,因为当地土著印第安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所谓“发现新大陆”,完全是欧洲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奇怪的是,这个说法始终被承认。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人主宰世界,欧洲人认为美洲是没有人的,是无主的土地,可以随意占用。那么,印第安人呢?按照当时欧洲人的观念,印第安人不算人。
根据现存的《哥伦布日记》,印第安人虽然不算人,但对初来乍到的欧洲人很友好。他们虽然手握长矛,但并不向陌生人身上扎。这种友好态度,持续了一百多年。1620年,英国人乘坐“五月花号”到达现在的美国,印第安人依然友好,送吃的,送穿的。美国的“感恩节”就是这么来的。
毫无疑问,当时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是很落后的。从社会发展阶段上看,基本处于原始社会;在文学方面,主要还是口耳相传,只有神话和英雄传说。但由于没有文字,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应该说,美国民族文学从印第安文化中吸取的营养很有限。
最初的美国人——更准确地说,是刚刚移民到新大陆的英国人——从印第安人那里得到的最大好处,是土地。北美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令殖民者心旷神怡。他们驱赶、屠杀印第安人,或者教化之后以供役使。在无边无际的美洲大陆上,欧洲人豪情万丈,开疆拓土,如入无人之境。
这个时期,殖民地的发展建设是非常迅速的,而文学的发展则非常缓慢。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上的需要太强烈,机会太多,使人无暇舞弄文字。不过,从更深的层面上看,这种社会生活,为萌芽中的美国文学奠定了精神基础,那就是: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一切皆有可能的乐观,无拘无束的野性,开放和包容的魄力。这种精神特质,一直贯穿在美国文学的历史中,或隐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