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马励志书系最新单品,《不生气》《淡定》《修心》之后又有《洒脱些》,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最深奥的佛家智慧。
2. 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本书以禅理和佛理为世人点亮指引生活的明灯,将告诉读者生存的哲学与艺术。本书收纳了很多富有深意的禅理故事和生活哲理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体悟生命的真谛。本书文风统一、文笔精湛,叙述与议论相结合,能够引人入胜。
卷一: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知足者人贫心富,不知足者人富心贫 / 2
心如虚空无挂碍,光明遍照寰宇笑 / 3
想得到什么,必须先付出什么 / 5
享受人生,珍惜活着的光阴 / 8
心体澄澈,意气和平 / 9
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 12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 15
贪念一点即魔障,不足之心是苦海 / 18
世上没有永恒,我们只能把握当下 / 21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 23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怨 / 25
快乐来自施予,烦恼来自要求 / 28
卷二:
救寒莫若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 32
不是别人让你痛苦,而是你的修养不够 / 34
一日三省,时刻关照自我 / 36
心中宽和,则世界和乐 / 38
顾其短,扬其长,宽容可育人 / 40
原宥之心,可救沦落之心 / 42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45
心胸放宽,人生路也会宽 / 47
不理会谩骂,它就伤害不到你 / 50
心无芥蒂,坦然面对他人的评价 / 52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 54
沉默是对毁谤最好的答复 / 57
上了哪个坡,就唱哪个歌 / 59
为自己找到净土落脚 / 61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63
卷三:
学会跨越寂寞,人生自在洒脱
云在青天水在瓶 / 66
修行要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 68
在平淡中体味人生之美 / 70
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 72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 75
切断根尘调意马,消融人我伏心牛 / 77
身如孤岭闲云静,气若平川慢水柔 / 80
心物浑然成一体,人间处处可修禅 / 8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 / 84
心是明镜台,勿使惹尘埃 / 87
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 89
一念妄动,即具世间诸苦 / 91
世事无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94
卷四:
顺其自然,尽人事而听天命
没有歧途不可回头,无错不可改正 / 98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 100
与其抱怨,不如投入 / 102
去除心中妄念,心境自会澄明 / 104
与其排斥,不如试着去接受 / 106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 109
怀澄清之志,做淡定之人 / 111
抛开杂念,了无挂碍 / 114
执著如果痛苦,不如学着放手 / 115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生自会快乐 / 117
世上之事,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 119
卷五:
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豁达乐观,带着轻松上路 / 124
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 126
不妄语,口出狂言不可取 / 128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131
降伏自心,收获宁静 / 133
不为昨天悲伤,不为明天担忧 / 135
把自己看低一些,再低一些 / 137
给别人留空间,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 140
宽容待人,不必苛求这个世界 / 142
别苛求,不完满才是人生 / 145
松手即是获得,放下就是快乐 / 148
放下,就是掸去心灵的尘土 / 151
蓝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无碍 / 154
眼睛不要总是睁得那么大 / 155
求之不得心常爱,学会完美地转身 / 158
卷六:
学会舍弃,方能有所获得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 / 162
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 164
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 166
懂得布施,才能得到更多 / 168
懂得放下,才是生活的智者 / 171
拿起是负累,放下是超然 / 173
忘记烦恼,重新上路 / 175
凡事太净,缘分势必去尽 / 178
有求皆苦,舍弃那些贪念 / 180
看淡得失,不完美才是人生 / 18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185
卷七:
何必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 188
大智若愚,得理也让三分 / 190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192
用心计较,莫如退步思量 / 195
越是嫉妒,越是痛苦 / 198
忧生于执念,患生于执念 / 200
执著于语言,是人痛苦的根源 / 203
人生有如浮云,何必争强斗胜 / 206
心若止水,幸福自来 / 207
宁静何须山水地,灭去心头火亦凉 / 209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 211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 214
不要跟别人比,要和自己比 / 216
卷八:
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
人生要抵得住诱惑 / 220
欲望无边,切勿沉迷而失了本心 / 222
缘来是福,缘去也是福 / 225
节制欲望,才能享受幸福 / 227
浮华如泡影,看破最难得 / 229
减少贪念,才能远离祸患 / 231
享受生活的恬淡之美 / 233
欲望如杂草,需要适时修剪 / 236
在“荣观”中淡然处世 / 238
减少贪心,别把利欲看得太重 / 240
物质上富足并非真正富有 / 243
不在名利场中迷失自己 / 244
人生如梦,每个生命都是从无到有,而后又从有走向无,就在这生死的往复中,构成社会和世界。世人常常感叹人生的无常,说人生有如梦幻,转瞬即逝。因此,每个人都想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也只有这样,才不枉到这个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梦,人生几何,生命如此短暂,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就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
1942年秋,弘一法师垂危时,曾作二偈给夏丐尊等旧友:“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在这几句短偈中,充分表达了一份对世事的圆融、洒脱和从容,以及大师对生与死和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的大彻大悟。
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希望。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生命的倒计时;人活在当下,要惜秒如金,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每一秒都是下一秒的“过去”。人们常说,产房和墓地是人生最平等的两个地方,因为不论贫富和好坏,在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