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下刚刚开始流行的“微反应”为卖点,结合心理学和身体语言学内容,配以事例和图片,系统而详细地讲述微反应中的“微动作”身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实际应用的策略。
·与市面上图书相比,本书实用性更强,书中不仅介绍了微动作知识以及相关心理学,而且还会有对“微动作”在交际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范例。主要包括如何看穿他人和如何不被他人看穿,以及微动作在人脉关系中的应用等。方便大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大家能够在阅读中真正的受益。
与微表情一样,微动作是潜意识的引导和一个人心理世界的真实写照。弄懂了“微动作”,同样能轻松走进对方心理,解密对方真实的内心世界,为我们的人际交往提供指导和帮助。这本《微动作密码——心理专家教你看穿行为背后的秘密》可以让大家通过了解和有效利用“微动作”来掌控人脉。
本书共分为九章,书中第一章概括了微动作的释义、微动作与心理学、潜意识学的关系。二、三、四、五章分别从头部、肩膀、手、腿脚各个部位来解读不同微动作的具体含义。接下来三章则分别解密姿势、身体动作和习惯性动作中的微动作,最后一章用来阐释男女之间微动作的心理差异。带领读者从全方位彻底了解隐藏在各种微动作背后的真实心理,让微表情真正为自己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服务。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开心时会手舞足蹈;伤心时会低头哭泣;激动时会张大嘴巴;愤怒时会紧握拳头;思考时会手扶额头;即便是入睡时,也会下意识地保持固定的姿势……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人类毫无意义的某种习惯,殊不知,正是这些不经意的身体动作,随时都在“出卖”我们的内心!
语言陷阱无处不在,微动作却很难说谎
那些身体上的语言,你“听”见了吗?
不容忽视的“传递员”——身体语言
微动作也许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了解身体语言的基础
相同的动作不同的文化
身体语言也有戒条
第二章 解读眼睛蕴藏的千言万语
眼睛是泄露秘密的窗口,亦是影射内心的一面镜子,因此,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即便是转瞬即逝的眼部小动作,如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开合、视线的转移速度甚至方向,也时刻在传递内心的讯息,而透过这扇小窗户,我们往往能听见“千言万语”!
别忽视能反射内心的“心灵之窗”
探究眼珠转动背后的人性秘密
被瞳孔“出卖”的潜意识情绪
揣摩注视包含的“心意”
解密那些“眨”出的心机
陌生人透露的眼神讯息
第三章 头部语言的“游戏”规则
头是身体中最聪明、机智的部位,同时也是身体语言的重要表达途径,据研究表明,仅人类触摸头部的动作就达到了650余种,可想而知头部的其他动作何其之多。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破解这些成百上千的头部动作呢?答案非常简单,只需要熟悉头部语言的“游戏”规则即可!
口不应心时,会下意识地摇头否认
倾斜头部表明内心的舒适
摩擦前额意味着举棋不定
倾听眉宇间的“私语”
鼻子在传达多重信号
触摸下巴含义多多
如何看懂不经意的“唇语”
摸耳朵也在泄露内心的秘密
拍击头部不仅仅是恍然大悟
第四章 观其“肩”从而知其心
在身体语言中,肩部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无论人们是站立、端坐的身姿,还是低头、后仰的举动,往往都会伴随着肩部的运动。由此可见,肩膀的身体语言丰富程度并不逊色于其他部位,我们只需仔细观察这个部位,就可以得知人们的内心,如紧缩代表自卑,后倾表示自信,前倾表达疑惑等。
耸肩的动作往往表示屈从
肩部紧缩往往代表自卑
肩膀姿势蕴藏的真性情
触摸他人肩膀说明什么
掩盖颈部是不安的表现
第五章 嘴上花言巧语,手却泄露了秘密
很多时候,人们出于某种目的会刻意隐瞒真实想法,如欺骗感情、骗取信任、诈骗金钱等。然而,就算我们嘴上的花言巧语再多,手都会不知不觉泄露撒谎者的秘密,因为手部动作不像面部表情经常会加以伪装,即使我们没什么事情要做,手也会不自觉地动起来,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暴露了人们内心的想法。
握手时会泄露的秘密 088
交谈时用手摸脖子是在撒谎
摩挲手背是一种自我安慰
展示自信时的指尖动作
不自信时的指尖动作
手部颤抖是感受到了紧张
表达丰富情感的大拇指
紧握的双手在宣泄什么
破解手掌姿势的翻云覆雨
第六章 体察腿脚之间的“轻声细语”
腿脚处于身体的下部,也被称为下肢,由于人的眼睛高高在上,对它们投注的目光往往十分有限,但这并没有熄灭腿脚做动作的“欲望”,如人们常常会做出双腿交叉、双腿交叠、双脚叉开、双脚紧锁等动作,而且,这些举动在很多情况下,还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人的情绪、欲求、个性等丰富内涵。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了腿脚之间的“轻声细语”。
双腿交叉往往是舒适的表现
双腿交叠表达了否定的态度
双脚叉开是在捍卫自己的领地
双脚紧靠表明内心不安
双脚抖动是因为心绪不宁
腿脚轻摇代表不耐烦
脚尖转向表示想要离开
“反重力脚”的不同解读
第七章 身姿喜欢“实话实说”
那些生活中看似简单的身体姿势,不但能显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而且,还蕴涵了某些个性信息,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身体姿势的活动范围都比较大,很容易辨识,所以,要想了解某个人,不妨从熟悉的身姿入手,因为它们常常喜欢“实话实说”。
腹侧的否决与前置
走姿会说明很多问题
叉腰能表现出控制欲
西部牛仔动作别有深意
慌乱的身姿是识“谎”的契机
不同的起跑者姿势代表不同含义
封闭式的身姿代表内心的封闭
不安的坐姿往往是撒谎的标志
隐藏在睡姿中的本性
第八章 当心!肢体之间常常在说“悄悄话”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口头表达之外,最常用的就是肢体动作,如表达爱意的拥抱、表示兴趣的脚尖指向、表明拒绝靠近的双臂交叉等,这些肢体之间的“悄悄话”,往往会不受大脑的控制,总喜欢随心而“动”,倘若我们没有听懂它们说的这些“悄悄话”,就会在社交时碰壁,甚至是招人厌恶。
社交场合,我们需要空间
揭露手臂伪装的“谎言”
多人聊天,身体的方向代表了心的方向
对面而坐时,腿部动作表明了亲密的程度
保持“一臂”的距离
目光的“落脚点”意味深长
交谈时,身体懈怠是拒绝的信号
抚摸腿部是爱意的传达
第九章 习惯动作是最大的泄密者
心理学家莱恩德曾说过:“人们日常做出的各种习惯动作,实际反映了客观情况与他们性格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变化关系。”虽然人们的习惯大多难以觉察,却没有受主观意识的控制,是他们真实性格、爱憎的体现,而且,一旦某人养成了一种习惯,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一种既无法掩饰,又不能改变的动作,显然,最大“泄密者”的位置非它莫属了。
双腿与双脚一同摆动往往是快乐的表现
如何解读限制性手臂动作
电话旁的小动作暴露心迹
“以行观人”的秘密
那些上半身的决策性提示
触摸嘴唇的习惯表示什么
第十章 他与她的真心,你看得懂吗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两性关系非常重视,据《纽约时报》统计,全世界男女在学习两性关系方面的资金投资高达数十亿美元。不可否认,再坚强的人在面对感情时也会脆弱,所以,人们才费尽心思想看懂对方的心,而男女最初大都是在身体语言的推动下,才建立了恋爱的关系,如果我们想第一时间了解异性的想法,就应当从身体语言开始,在观察的基础上去洞悉对方的内心。
颈部自我安慰,男女表现不同
他与她不同的躯体保护动作
恋爱时的腿部姿势
男女的示爱动作知道多少
男人说话时揉鼻子是对说谎的掩饰
与心仪的他相遇,女人会不自觉地低下头
解密“眼神交会”的情意
这样做,表示她对你有意思
第十一章 嘘,秘密全在日常微动作上
人们常喜欢观察显而易见的身体举动,殊不知,小动作里往往隐藏着大玄机,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或小习惯,往往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它们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并且,人们也不需要在这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上弄虚作假。而通过观察这些生活中的小动作,不但可以将对方看通透,也能把自己看通透,让我们的人际交往更加轻松、随意、其乐融融!
握酒杯方式中透露的人性
饮食习惯能揭示性格特征
座位中的玄机不容忽视
喝水动作显现出的心理状态
刷牙姿势里的心灵密码
看电视的动作蕴藏着无限信息
睡前,不同习惯有不同性情
签名也是性情的“告密者”
语言陷阱无处不在,微动作却很难说谎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途径,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但在种种因素的干扰之下,语言有时却成为了人们掩盖事实的利器,甚至还让某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语言陷阱来引诱我们上钩。如骗子在盗取我们亲友的手机后,就会以亲友的名义告诉我们,“他”在外地不幸遭遇车祸,目前急需一笔手术费或住院费等,如果我们相信这是事实,便会掉入骗子的语言陷阱之中!
实际上,语言陷阱无处不在,无论是朋友之间、亲人之间,还是同事之间、上下属之间都会产生谎言。对此,并非束手无策,我们可以从微动作中破解这些谎言,如当我们询问某同事的年终奖时,他回答“还不是跟去年一样”,然而,他在说话的同时,不自觉地避开了我们的目光。此时,“避开目光”就是他说谎的标志,其实“他今年的年终奖有所提升,并且不想告诉我们这件事”。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语言有陷阱,微动作却很难说谎!
当今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不断攀升,人们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为了迎合对方的需要,即便是口不应心的话语,也能够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此时,我们应当将目光投向另一种语言——身体语言。其实,语言只是信息传递的一部分,若想从他人身上获得准确的信息,就必须重视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为什么极难伪装?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当一个人的大脑进行某种思维活动时,大脑会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各种细微信号,这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举止,而且也是难以意识到的行为。当人们做出一种伪装的手势时,言语和非语言行为就会出现矛盾,甚至两者所表示的意思会完全不同。事实上,研究者认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可靠性与对它的自觉控制力成反比变化。
例如,书面语言需要时间的推敲与修改,故而是可信度最低的传播渠道,亦是最易撒谎的一种方式;口语需要斟酌与修改的时间相对较少些,尽管它也有足够的余地让人撒谎,但自觉控制的机会却少一些,所以其可靠程度比书面语稍高;而身体语言常常是无意之举,最不受意识的控制,有时甚至完全在不自觉地情况下就露出了真相,因此,它所传达出的信息可靠性最大。
而另一方面口头语言也存在着缺陷。口语产生于人类的劳作之时,在数千年的进化中才得以形成规律,可见语言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才能逐渐掌握的一种能力。既然需要学习,那么势必会造成优劣之分,于是,这便导致了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并且为语言高手铺设陷阱留下了一条后路。
很多时候,人们由于某种原因想隐藏内心的想法,或者刻意歪曲内心的真实想法时,谎言便应运而生了。然而,即使人们从口中表达了所谓的“真相”,但不自觉地小动作也会出卖自己,说出事实。由此可见,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别人不经意的微动作,便能绕开语言陷阱,直接洞悉对方的内心!
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关注那些危害自身利益的谎言,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小陷阱”,殊不知,正是这些令我们看不清别人的内心,阻碍着我们跟他人的更进一步交往,这里为大家列举几个语言陷阱的事例,以促进交际能力的提升。
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是尴尬的表现
所谓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是指眉毛、鼻子、嘴巴一起动了起来,如当我们穿着新买的衣服问好友“漂亮吗”时,好友虽然回答“还不错,挺好”,但鼻子和嘴巴却挤到了一块,两道眉毛也打上了结,这些表情说明好友已经尴尬了,并没有讲出自己的心里话,他觉得我们跟这身衣服很不配,但为了不打击我们的自信,以及不影响我们的心情,迫于无奈才说“好”。
此时,如果我们还一再询问朋友这个话题,很可能会让朋友不得不选择落荒而逃,令他再也不敢跟我们讨论服装、购买服装,甚至不敢再单独去我们家拜访,因为朋友害怕这种尴尬的局面再次发生。所以,当我们发现朋友脸上出现过于丰富的表情时,就应当提起注意了。
转移目光或看地面是不认同的表现
这类表情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老师跟某同学谈话时,当老师陈述完自己的观点,询问这位同学的意见时,他一边点头,一边转移自己的目光,或目光斜视着地面不说话,这些都是他内心不认同的表现,很可能心里计划着谈话结束后,依然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绝不改变。
因此,当我们试图说服别人时,发现对方出现了这些小动作,就应当及时改变策略,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他,或者也可以暂时放弃说服对方,不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然后寻找下一个机会去获得对方的认可。
【微动作红绿灯】
虽然语言陷阱无处不在,但有时别人说谎并非想陷害我们,而是一种善意的谎言,所以我们要学会区分谎言的性质,对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倘若对方所说的内容是为了我们好,就不必当场拆穿他的谎言,逼迫对方说出实情。如公司宣布裁员后,当我们询问上司的秘书是否会裁掉自己时,他撒了谎,我们应接受秘书的答案,否则会招致对方的厌烦,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