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忆之父”艾宾浩斯的权威巨作。
2. 揭秘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奥秘。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开发大脑潜能的权威依据。
《心理大师手泽系列》率先推出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心理学界堪称泰斗的四位大师的经典代表作——《心理的类型》(动力心理学代表人物荣格作品)、《记忆的奥秘》(“记忆之父”艾宾浩斯作品)、《生活的科学》(个性心理学先驱阿德勒作品)、《心理学原理》(实用心理学先驱詹姆斯作品)。
四部作品分别代表了四位大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结晶。同时,这四部作品的内容又极具普世特点,它们因为作者的人文情怀而跳出了艰涩难懂的学术著作的藩篱,具有很好的可读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在与大师的思想近距离接触的同时,也通过大师们的专业视角了解自身、洞悉他人。
第一章 人类对记忆的了解
OUR KNOWLEDGE CONCERNING MEMORY / 001
第二章 了解记忆的途径
THE POSSIBILITY OF ENLARGING OUR KNOWLEDGE OF MEMORY / 011
第三章 记忆的研究方法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 033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中的平均数
THE UTILITY OF THE AVERAGES OBTAINED / 053
第五章 音节组长度与识记速度之关系
RAPIDITY OF LEARNING SERIES OF SYLLABLES AS A FUNCTION OF THEIR LENGTH / 071
第六章 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
RETEN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NUMBER OF REPETITIONS / 081
第七章 记忆的巩固和时间的关系
RETENTION AND OBLIVISCENCE AS A FUNCTION OF THE TIME / 097
第八章 复习和记忆保持
RETENTION AS FUNCTION OF REPEATED LEARNING / 129
第九章 识记顺序和记忆保持
RETEN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ORDER OF SUCCESS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SERIES / 143
艾宾浩斯小传
ABOUT EBBINGHAUS HERMANN / 197
第三章 太阳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THE APOLLONIAN AND THE DIONYSIAN
1871 年,尼采的著作《悲剧的诞生》问世,书中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研究了席勒提出并作出部分论述的问题。这本著作与席勒的著作相比,它更多地接近叔本华和歌德。在美学主义和古希腊文化方面,它与席勒有着共同之处;在悲观主义和赎救动机方面与叔本华更为相近,同与歌德的《浮士德》有着相当多的共同点。在上述关联中,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它与席勒之间的联系。当然,叔本华的成果也不能忽视,正是他的努力,我们迎来了东方理念的光辉,而这些东方理念在席勒那里仅像幽灵一样不切实地浮现着。如果我们忽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那么叔本华的拯救学说就会被看作是佛教—他被东方的魅力所诱惑。他跨出的这一步是对西方情境的有力反抗。这种反抗在各种运动中都完全倾向于印度。这种倾向于东方的力量使尼采不再研究古希腊人,他感到希腊是东、西方的中点。他的这一观点比较接近席勒。然而,关于希腊特征的看法,他与席勒又是非常的不同 !
为了使生命可能存在,希腊人从纯粹的必然中创造了诸神。希腊人了解和感到存在的恐惧和丑恶。为了能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在他与恐怖之间设置了虚幻的奥林匹斯世界。那种对巨大自然力的疑惧,那无情地出现在一切知识宝库之上的莫拉,那啄食伟大的博爱者普罗米修斯的秃鹰,那聪明的俄狄浦斯的可怕命运,那驱使奥莱斯特斯弑母的阿特留斯家族的可怕的灾祸……这一切恐惧都被希腊人经由奥林匹斯这个幻想中的世界重新征服了,至少被掩盖起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微笑的希腊天国,“明朗”的希腊民众,都被看作是用来掩盖其阴暗背景的光辉幻景,这一洞见一直保留至今,是反对道德审美的极有力证据 ! 在这里,尼采提出了一个与席勒明显不同的观点。人们对席勒所作的推测,即关于他在审美教育的通信中论述的问题,在尼采的著作中变得相当明确了。这是一本“个人心灵深处”的书。相反,席勒却轻描淡写地涂抹明暗,他把内心的对立理解为“素朴的”与“感伤的”对立,从而排除了那些属于人性背景的和人性中深不可测的一切因素。尼采则深刻而广泛地理解对立,他的理解丝毫不比席勒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描述逊色,另一方面,尼采又明确地揭示了对立的黑暗色调,使得处于黑暗底层的东西被神圣化了。
“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对立”,这是尼采眼中的基本对立。我们首先要描述一下这种对立的性质。为此,我挑选了一组引文,读者可以借助引文形成自己的判断,并对我的观点提出批评。如果我们从直觉的确定性中体察以下事实的话,我们就相当成功地把握了美。这一事实就是艺术的发展与太阳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密不可分。就正如人类的繁衍离不开两性的结合,它们卷入了那种仅有短暂和谐的永恒对立中。
通过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这两位艺术之神,我们认识了存于希腊艺术世界的巨大对立,认识了阿波罗的造型艺术和狄奥尼索斯的音乐艺术之间在起源与目的上的巨大对立。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倾向并行发展,在它们仅仅表面联结却永恒对抗的关系中,一方促使另一方获得新生,以便使它们的对抗能永续进行。它们似乎只有一个沟通桥梁——以“艺术”为名。最终,在希腊人的“意志”的内在的奇妙融合中,它们才得以匹配,兼具酒神精神与太阳神精神的创造性结合导致了雅典悲剧的诞生。